食材科普
【食用鹽5攻略】海鹽、精鹽、岩鹽…食用鹽該怎麼選?怎麼吃?
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,我們究竟為什麼要吃鹽?食用鹽不僅為食物增添風味,還有對健康有多重益處。市面上有很多不同種的食用鹽,分別來自不同的來源和有著不同的用法,究竟食用鹽要如何挑選,食用鹽的挑選攻略來一次公開
食用鹽怎麼來的?
鹽主要可以從自然結晶成的「鹽礦」取得,或也可由「海水」和富含礦物的溫泉中蒸發而成,製作流程包括採礦、洗淨、晾曬、粉碎等步驟,經過這些程序後,原始的鹽會變成我們所熟悉的食用鹽
鹽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調味料
鹽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史前時代。或許是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,居住在海邊或鹽湖附近的古代人,在被陽光曬乾的土地上首先發現了這種白晶狀物質
早在8000年前,古代人已經有使用食鹽的紀錄。當時,位於羅馬尼亞的庫庫特尼–特里波利亞文化中已出現了「透過蒸發泉水製得食鹽」的記載
數千年裡用鹽當防腐劑
翻開人類的飲食進化史,「鹽」扮演著一種珍貴的資源。在家用冷藏設備普及前,其實還不到百年,人類是會透過鹽巴來浸漬食物,來抑制腐敗菌類生長,達到延長食物保存的時間
鹽的營養成分?
《東亞日報》曾經刊登過「人的體內不能沒有鹽, 即便現在身體很健康,若要繼續維持健康,就要時常攝取食鹽」鹽裡的「鈉」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素之一,身體需要適量的鹽作為日常機能運作,像是作為電解質助維持體內的電解質平衡防止脫水、維護神經和肌肉功能
精鹽是什麼?
鹽的來源:海水
製作過程:
經海水純化、過濾雜質後,透過離子交換膜,將海水篩選分離成鈉離子(Na)、氯離子(Cl),再集合成主要成份為氯化鈉(NaCl)的精鹽
精鹽屬於市面上最常見的鹽,價格也是最經濟實惠的,但由於製作過程中安全且效率,已過濾掉很多礦物質含量,剩下99%以上大部分的精鹽氯化鈉,因此幾乎沒有礦物質,大多只有鹹味,一般用於化工業、食品、醫療用途等等
因台灣人普遍碘攝取不足,因此有的精鹽會添加碘,適量用碘鹽也可避免甲狀腺腫大
海鹽是什麼?
鹽的來源:海水
製作過程:
收集乾淨的海水,透過太陽熱能去除多餘的水分,讓其自然蒸發,逐漸形成結晶狀的海鹽
海鹽是古人取得鹽巴的主要方式,顆粒結晶較大,海鹽是天然產物,鹹度風味會隨著不同海域而有些許不同,過程不經過化學處理,保留了自然特性,因此含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,如鎂、錳、鉀、鎂等,一般來說比普通的食用鹽更營養豐富,對人體來說算是較優質的鹽
湖鹽是什麼?
鹽的來源:湖水
製作過程:
古代隨著湖裡的水因地殼變動,或經長時間日曬而蒸發,所得到食用鹽
湖鹽歷史悠久,風味和鹹度也會隨著不同地區的氣候和地理環境產生不同,開採原理及操作與海鹽基本相同, 湖鹽粒細小細緻,晶瑩剔透,適用於烹飪、烘焙、製作醃漬食品等,從鹽湖中獲得食鹽是比較容易的,因為鹽湖中的鹽含量通常都非常高
岩鹽是什麼?
鹽的來源:岩層
製作過程:
找到岩鹽層後,可以透過採礦的方式獲取,也可以往地下泵水,讓岩鹽層在水中充分溶解,再把滷水收集起來曬乾取得
在全世界生產的鹽巴中,岩鹽產量佔世界鹽產量的41%,是最常見的鹽巴。海洋和鹽湖隨著古代地殼運動而蒸發、沉積至地層中,經過數百萬年的地層壓力作用,形成岩鹽層。按照含鐵質多寡,顏色由白、淺粉、深粉呈現,像是常見的玫瑰鹽、黑鹽
岩鹽的晶體結構大且容易溶解,適合在烹飪過程中慢慢釋放鹽味,或是搭配肉類、海鮮、青菜等等
竹鹽是什麼?
鹽的來源:海鹽
製作過程:
在截斷的竹子內填充海鹽,並用黃土覆蓋罐頂,利用800°C以上的高溫來回烘烤3次以上後所得到的鹽巴
竹鹽有著悠久的歷史,《神農本草》及《本草綱目》都曾被記載,甚至出現在很多國家像是美國、韓國或是中國等等。竹鹽易容於水,可漱口、清洗傷口或是加在水裡飲用。竹鹽製作的過程,鹽本身的雜質、重金屬與竹子內的物質結合,燃燒炭化成灰並逐漸淨化,還吸收竹子中豐富的微量元素,使得竹鹽鹹味中帶甘甜
鹽的每日攝取量?
在選擇鹽的類型時,應考慮自身健康狀況和飲食需求。適度攝取不經加工的鹽,如海鹽或岩鹽,以確保您獲得多種礦物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