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材科普
白醬油是什麼?與一般醬油的風味、用法差異解析(附品牌推薦)
「白醬油」是個容易讓人充滿疑問的品稱。我們開始使用白醬油後,驚覺它不只適用於日式料理,甚至在蒸蛋、煮湯、醃菜、炒青菜等日常菜色中,也能發揮意想不到的美味
這篇文章,我們將從實際經驗出發,為你解析白醬油是什麼,以及與一般醬油的不同之處
白醬油是什麼?
白醬油是一種色澤淡雅、風味清甜的釀造醬油。與我們熟悉的深色醬油不同,白醬油以小麥為主原料、搭配少量黃豆進行釀造,因此無論在顏色、香氣或味道上,都顯得更加「溫和」且「清淡」
- 外觀: 顏色清澈,呈現透明的琥珀色或淡褐色
- 風味: 味道甘醇、不死鹹,帶有濃郁的豆麥發酵香氣
※ 有些醬油雖然叫「白蔭油」,通常是指以黑豆為原料,但不添加焦糖色素的蔭油,因此在選購的時候建議多查看成分以免混肴
白醬油 vs 醬油
「白醬油」最常被問到的就是:
「它跟一般醬油有什麼不同?」
因為乍看之下它們的功能類似,實際上卻各有風格,適用範圍也大相逕庭,以下整理個一個表格分別比較顏色、味道和用途
特性 | 白醬油 | 一般醬油(黑豆醬油/醬油膏) |
顏色 | 呈清澈的琥珀色 | 深褐色至黑褐色 |
原料比例 | 小麥多、黃豆少黑豆為主 | 黑豆為主or黃豆與小麥各半 |
味道 | 鹹味比甘味來得重 | 味道濃郁,醬色深 |
用途 | 提味、增鮮,不改變食材原色 | 上色、紅燒、滷製 |
白醬油其實更鹹?
雖然白醬油看起來比一般黑豆醬油清澈,但實際上它的鹽分濃度並不低,甚至比某些深色醬油還高。因此在使用時,我們建議可以從小量開始調味,慢慢加到適口為止,才能避免過鹹
白醬油怎麼用?
對我們來說,白醬油最吸引人的,就是它在「不影響色澤的情況下增添風味」的特性。
這點對於注重擺盤或清爽視覺效果的料理來說尤其重要。例如蒸蛋,如果使用一般醬油調味,蛋液很容易變得混濁或偏棕黃色;但換成白醬油後,不僅口感更細緻,顏色也能保持漂亮的淡黃色
白醬油的用途非常廣泛,特別適合用於:
- 蒸煮料理: 如蒸魚、蒸蛋,能提鮮而保持食材潔白。
- 湯品: 在湯中(如香菇雞湯、排骨湯)取代鹽巴,能增加湯頭的甘甜與層次感。
- 涼拌或沾醬: 如涼拌豆腐、燙青菜、水餃沾醬,清爽不膩。
- 淺色料理: 如日式料理、炒蔬菜,或醃漬白蘿蔔等。
※白醬油本身就具備一定的「鮮味來源」,是因為它的原料在釀造過程中會產生天然的胺基酸,這與味精帶來的鮮味有異曲同工之妙
白醬油如何挑選?
當我們開始長期使用白醬油後,也慢慢學會如何挑選品質好的產品。市面上白醬油品牌眾多,但品質卻落差極大。以下是我們選購時會特別留意的幾個重點:
- 成分簡單純粹:選擇標示「無添加人工香料、色素、防腐劑」的產品,才能品嚐到原汁原味的釀造風味。
- 標明「釀造」而非「化學調製」:真正的白醬油應該是經過自然釀造(天然發酵),而非以化學方式快速合成。包裝上會註明「釀造醬油」、「天然熟成」等字眼。
- 查看原料比例:好的白醬油通常會強調「小麥含量高」、「黃豆含量低」的特性,有的甚至標示小麥占比達90%以上。
白醬油推薦
傳統的白醬油多以小麥搭配少量黃豆為基礎釀造,風味清淡、色澤明亮。然而,隨著健康飲食與無添加概念的興起,越來越多職人開始嘗試以不同穀物取代部分小麥,創造出風味更自然、營養更豐富的新一代白醬油
其主要特色包括:
- 以糙米釀造
- 薄鹽設計
- 不含焦糖色素與人工添加物
- 然釀造、非化學調製
- 台灣在地生產
我們實際試用後,發現這款糙米白醬油在料理中帶有一種溫潤的米香,特別適合用來調製蒸蛋、燙青菜與簡單的拌醬,不僅不搶味,反而更能帶出食材的細膩風
閱讀延伸…
– 季節限定 –
勝美熱銷蔬果之一,宜蘭在地紫心地瓜
地瓜從土裡一鏟一鏟挖出來,費時費力。紫心地瓜甜度高、水份充足,口感綿密香甜不膩。我們特別請謝大哥挑選小條款,比較容易蒸熟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