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健康,我們在乎

        • 人物專訪

        • 你需要知道的

        • 熱門推薦

  • 認識勝美
  • 會員註冊/登入
搜尋
Close this search box.
搜尋
Close this search box.

小農村大人物

宜蘭小農食譜

雙連埤第三代返鄉,以生態農法復育台灣原生種生物棲地|青農謝震山

文/Juanita

冬日裡的雙連埤,時而雨停,時而下著微微細雨;山上霧氣繚繞,沿路可見零星幾位居民在田裡忙碌著。在這個常住居民僅有三十人的小村落,許多青壯年紛紛離鄉謀出路,但雙連埤第三代的謝震山,反其道而行,三年前選擇回到雙連埤,用雙手照顧這片土地。

那些理所當然 扼殺了童年裡的生態

身為農家子弟的謝震山,小時候都要幫家裡務農,對農事不陌生但很討厭,寒暑假不能出去玩,只能在田裡幫忙。那時候面對雜草蔓生的田地,長輩自然而然使用除草劑來管理;為求產量與外觀,施用化學肥料和農藥的慣行農法,對謝震山而言,是理所當然的事。

後來就讀機械相關領域的震山,出社會後,在山下工作。偶爾回到山上,看看陪著他成長的雙連埤,然而童年記憶裡他熟悉的動物與植物們、他珍愛的美好生態,卻逐漸消失在越來越多的受傷的土地中。

土地公會的偶然 投身友善耕作的契機

2017年,在中秋節土地公會吃飯時,同桌有一位大哥提到友善耕作種植的作法與理念,震山聽到這樣的農法,他很感興趣,於是立刻約時間到大哥的田裡拜訪。那時也是壯圍黎明友善農業推廣生產合作社剛開始起步的時候,於是震山在合作社成立之初就加入成為社員。

看完大哥的田,他沒有去質疑不用農藥、不用化肥、不用除草劑的友善耕作方式是否能帶來如慣行農法般豐厚的收成,因為他心裡知道,如果他希望將雙連埤的土地生態,恢復到小時候的樣貌,慣行農法是絕對做不到的!唯有靠友善耕種,才能把生態帶回來!當時雖然無法使用家族在雙連埤的土地,但他已開始學習友善耕種的方式,並在三星岳父的田區實踐。

終於回到故鄉 用雙手療癒這塊土地

三年前,適逢家族土地分割,震山與爸爸和叔叔商量,希望能承接照顧土地的責任,把原本租給慣行農法的田地收回,由他以生態農法的方式耕作,才得以回到故鄉,在自己的土地上實踐。

但剛回來耕種時,由於田地先前已被慣行農法施藥多年,地力相對貧脊,震山不斷地替土壤增加有機質,盡可能以天然資材覆蓋,把土壤裡的微生物照顧好,使地力慢慢恢復。

有別於雙連埤其他田區大面積單一化種植,震山在目前照顧的五分地,以無農藥、無化肥、無除草劑的方式,耕種少量多樣或是市面上少見的作物,持續嘗試哪些植物最適合雙連埤水氣多、日照少的環境條件。除了當令蔬菜,他也以當地疏林伐木後的木頭,來種植段木香菇,震山提到,雙連埤的氣候非常適合段木香菇的生長,汰換後的段木剛好可以跟他的另一個興趣結合--成為甲蟲的窩!

生態農法照顧土地 同時復育生物棲地

震山不僅以友善農耕照顧土地,也以營造生物棲地為目標,所以田區裡不是只有菜園,還有放牧雞舍和生態池。池裡有茭白筍與各式可食的水生生物,像是目前僅存在宜蘭少數幾個山區湖泊中的珍稀植物蓴菜、瀕危的水生植物卵葉水丁香、有水八角之稱的原生種大葉田香,還有一起生活的台灣原生種圓田螺和青鱂魚,透過震山的復育,在這裡都可以看見他們的身影。

復育這條路也充滿許多挑戰,需要以人力一一清除破壞環境、擠壓原生種生存空間的福壽螺與大肚魚等強勢外來種;同時也要盡可能防止鄰田藥劑噴灑的流入,種植綠籬做為隔離帶。拜訪當天,震山總是帶著真誠的笑容,流露出發自內心的喜悅以及復育家鄉生態的堅定信念,我們三人都能感受得到。震山說,他希望能夠以生態農法,照顧這塊土地,種出健康的食物照顧消費者,這樣的方式才能夠讓人類、環境、生物和諧共存!

|雙連埤 謝震山的生態農場

  • 農友:謝震山
  • 產地:宜蘭雙連埤
  • 作物:段木香菇、雞蛋、香草、季節作物
  • 椴木香菇富含天然鮮味(umami)
  • 選用宜蘭雙連埤新鮮段木香菇製成
  • 適用於各種料理,無論是炒菜、烤肉還是湯品

$350

點我分享:

推薦好物
  • 宜蘭伴手禮天然蜂蜜
購物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