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農村大人物
樹仔下|哥種的不是田,是下一代的童年
文/Juanita
穿著迷彩服的小農庭維,一邊巡著兩甲大的田,一邊指著被福壽螺和紅冠水雞啃食的田區,並時而彎下腰順手拔起田裡看似美麗,實則令自然農法的農夫苦惱的粉綠狐尾藻。
國中班導啟蒙 勾勒農村童年
從職業軍人退伍後回到宜蘭的莊庭維,並不是不知道自己退伍後要做什麼而從農,而是在國中時,就在心裡種下了務農的這顆種子。不是農家子弟的他,國中時聽著班導講到小時候幫忙農務的辛苦與甘甜,他便在腦海裡勾勒著農村生活的童年畫面,「雖然幼時沒有這樣的農村童年,如果以後能帶給自己的小孩這樣的童年,一定很棒吧!」
所以高中考大學時,庭維給自己兩個選擇,一個是農學院,一個是軍校。儘管後來沒有考上中興大學農藝系,在就讀軍校的寒暑假期間,或服役時的休假日,他會回到宜蘭主動尋找農夫,協助農夫耕作並學習種田的相關知識,累積經驗。有一次農忙完,他躺在田埂上,吹著徐徐微風,闔著眼就睡著了。跟大自然一起工作,累了躺在大地上,輕風拂面的舒服愜意成為庭維「樹仔下」品牌命名的靈感來源。
半農半軍的生活 堅定棄甲歸田的想法
憧憬著農村生活的庭維,援農的同時也委託農友幫忙找適合耕種的土地。農友幫他在宜蘭找到一塊二分地之後,庭維就開始了半農半軍的生活!原本還猶豫著是否退伍,地一找到後,他更加篤定棄甲歸田的想法,半農半軍六個月後,便退伍回到家鄉展開全職農夫生活。後來也在農友介紹之下,換到這塊更大的兩甲地耕種,主要種植黑米、香米、筊白筍等。
然而,農村美好的想像隨著全職耕種後,有了更現實的挑戰!儘管之前有農援的經驗,但從稻米的種子要去哪裡買、如何浸種育苗、怎麼做田間管理、什麼時間點該做什麼事、稻子採收後要收去哪裡等等的流程,他原先都不知道,畢竟協助農友部分農務,跟自己管理一大片田是完全不一樣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