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材科普


胚芽米是什麼?與白米差異?這 5 類人最適合食用(附好米推薦)
你是否在尋找比白米更健康、但又不想吃口感粗糙的糙米?那麼「胚芽米」或許正是你理想中的選擇。
本文將深入介紹胚芽米是什麼、有什麼營養價值、該怎麼煮才好吃、適合哪些人食用,無論你是正在調整飲食習慣、或是想為家人準備更營養的主食,這篇文章都將帶給你實用的資訊與靈感。
胚芽米是什麼?
胚芽米是指在碾米過程中,去除了米糠(外層的粗糙部分),但保留了米粒中的「胚芽」的一種精製米。
「胚芽」是稻米的生命核心,富含多種營養素,包括維生素B群、維生素E、膳食纖維與礦物質。雖然去除了部分外層,但胚芽米比白米保留更多營養,同時又比糙米來得柔軟、好消化
※ 與白米相比
胚芽米的顏色略微偏黃或淡棕色,口感較有咬勁,但不至於像糙米那樣不好咀嚼或需要長時間烹煮。這種介於白米與糙米之間的特性,使它成為越來越多重視健康和講究口感的家庭首選
胚芽米營養
胚芽米之所以受到健康族群的青睞,關鍵就在於保留了米粒中「胚芽」部分。小小的胚芽雖然只占米粒約 3% 的重量,卻蘊含了約 66% 的營養成分。是人體所需多種營養素的重要來源
・膳食纖維 ( 約白米3-6倍 )
胚芽米含有約 1.5-3 g/100g 的膳食纖維。
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,還能增加進食後的飽足感。此外,它能延緩醣類的吸收速度,使得血糖上升較為緩和,不會出現急遽的波動。現代飲食常常過於精緻,導致膳食纖維攝取不足,選擇含有較多纖維的主食是增加攝取量的簡單方法
・鎂 ( 約白米3-4倍 )
胚芽米的鎂含量約為 110-120 mg/100g。
鎂是人體內含量第四豐富的礦物質,也是骨骼和牙齒的重要組成成分之一。鎂參與了肌肉的收縮與放鬆,這也是為什麼運動後補充鎂質能幫助肌肉恢復的原因。它還參與了身體內超過 300 種酵素反應,與能量產生過程有著密切相關
・維生素B群 ( 明顯高於白米 )
胚芽米富含維生素B1、B2、B6,它們在體內扮演著 能量代謝 的核心角色。當我們攝取的食物要轉換成身體可用的能量時,就需要 B 群維生素的參與。
由於維生素 B 群都是水溶性維生素,身體無法大量儲存,因此需要透過日常飲食持續補充。如果長期缺乏這些營養素,可能會出現疲勞感、食慾不振、注意力不集中等狀況。對經常熬夜、工作壓力大或運動量大的人特別有幫助
胚芽米怎麼煮?
胚芽米的外層比白米稍硬,建議煮之前先浸泡30分鐘至1小時,可幫助吸水均勻、口感更軟嫩。如果時間允許,浸泡一夜(冷藏)口感會更佳
煮法一:使用電子鍋(最方便)
- 洗米2~3次:用清水輕輕搓洗,避免破壞胚芽
- 水量比例:1杯胚芽米加1.1~1.2杯水(可視個人口感微調)
- 模式選擇:選擇「白米模式」即可,部分高階電子鍋也有「胚芽米模式」
- 悶飯10分鐘再開蓋:煮好後靜置悶飯,有助於口感更飽滿
煮法二:使用傳統電鍋
- 內鍋水量:同上,1杯米對1.1~1.2杯水
- 外鍋水量:約1杯水,視電鍋功率調整
- 煮完再加一次水重煮:能讓米飯更軟Q
- 悶飯與翻鬆:煮好後等5~10分鐘再打開,輕輕將飯翻鬆
※加分口感
- 可加入少許橄欖油或一小撮鹽,有助提升風味與口感
- 想要更香可加入1/3杯糙米或紅藜麥混合煮,提升香氣與營養層次
胚芽米適合誰?
胚芽米擁有豐富的膳食纖維、維生素B群與多種礦物質,能為日常飲食提供營養補給。它不僅能提升飽足感還比白米更營養,比糙米更容易消化。對於以下族群而言,將胚芽米作為日常主食之一,是兼顧口感與營養的良好選擇:
- 上班族/壓力大的人
- 減重中或控制血糖的人
- 成長中的孩童與青少年
- 銀髮族與慢性病患者
- 素食者或喜歡自然飲食的人
胚芽米推薦
來自宜蘭三星的文晴農場在地友善耕種,農友謝宗杰重拾二十年錢家中志業返鄉從農,回歸好好吃飯、好好生活的簡單初心,與太太共同致力於生產安心且健康養生的農產品
除了以友善栽培、不使用任何化學肥料及農藥的方式種植,從田裡豐富生態反映了他們對家鄉土地的關懷。另外,也以友善大地的種植方式,將太陽溫暖且充滿力量的能量鎖在一粒粒的稻穀中,以日光曬榖的方式,讓每口飯都嚐得到芬芳的清香

閱讀延伸…

– 季節限定 –
勝美熱銷蔬果之一,宜蘭在地紫心地瓜


地瓜從土裡一鏟一鏟挖出來,費時費力。紫心地瓜甜度高、水份充足,口感綿密香甜不膩。我們特別請謝大哥挑選小條款,比較容易蒸熟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