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材科普
【 味精的真相 】味精 被誤解60年?味精吃多了會怎麼樣?
味精是一個廣泛使用的食品添加物,已經成為了現代飲食文化中的一部分。但是,隨著飲食健康意識的興起,味精也逐漸受到了許多爭議和質疑。很多人認為味精是一種有害物質,而且對人體有害,但這些認識其實都是基於誤解而來的,接下來為您解答關於味精的疑惑吧~~
味精是什麼?
1、味精最早是由日本人發名的!
1908年, 池田菊苗教授偶然在海帶或昆布高湯品嚐一懂其獨特的美味,當時人類的味蕾被認為只能四種:酸、甜、苦、鹹,而且池田菊苗教授所發現這種美味,與其「四味」有著截然不同。池田將其味道命名為「鮮味(umami)」
2、味精並非化學添加物,ㄧ點也不神秘
為了經過池田進一步研究,在昆布中提取到一種物質叫做「麩胺酸鈉(monosodium glutamate, MSG)」,「麩胺酸鈉」便是昆布高湯「鮮味」來源,聽起來很難懂,但其實就是一種納鹽,屬於天然且為非必需胺基酸之一,因此將其取名為「味精」,寓意是「味中精華」
「中國餐館症候群」
3、造成味精被誤解的開始...
1968年,美國媒體就稱他為「華裔醫生郭浩民」的讀者來信到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》,信裡提到他在吃完中國餐廳後覺得不舒服,出現了頭痛、流汗、心悸、噁心、身體麻痺等症狀,懷疑是中國餐廳大量使用了味精造成的。後來這個故事被廣泛報導,味精成為了焦點。
味精因為惡作劇被誤解了大半世紀!
但是據說這位「華裔醫生郭浩民」其實是兩個美國年輕醫生杜撰的,他們互相打賭能否在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》這樣的嚴肅刊物上發表胡扯的文章。之後,其中一人在之後多次聯繫雜誌告訴他們實情,但被拒絕接受。所以,人們才會都誤會味精直到今日!
味精健康嗎?
在國際上味精的安全性已被確認無虞,製造方法也被認定是天然的,對人體無害。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(美國 FDA, 2011) 表示在食品中添加味精是「公認安全的」
味精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,注意用量
衛福部食藥署表示許多天然食物中都含有麩胺酸鈉,例如番茄、乳酪或乳製品、蘑菇、玉米、青豆、肉類等,根據國際麩胺酸鈉資訊服務單位(IGIS) 研究,即使料理完全不添加味精,我們每天正常的飲食中大約會攝取到20 克的麩胺酸鈉,但還是要提醒大家任何東西,吃多了肯定不好!
味精吃多了會怎樣?
人們總覺得味精吃多了會口渴,主要是因為味精屬於一種鈉鹽,但是和食鹽不同的是,味精不帶鹹味。如果ˋ料理中添加了過多的味精,人們不會感覺到特別鹹,但是血液中的鈉離子濃度會升高,因此才會引起口渴的反應,想要喝水
重點在於吃了多少鈉,而不是吃不吃味精
所以重點不在於吃不吃味精,而是吃了多少「鈉」下肚。當然,就像任何調味料一樣,味精也應該適量使用。過量食用味精可能會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,平時吃調味不要太重、太鹹的食物,養成清淡飲食!
- ※注意事項:
- 成人每日鈉建議攝取量為 2 克,每 5 克味精約含鈉 600 毫克
辨別食品有無味精?
在購物採買的時候,消費者往往會注意食品上的標籤,了解成分和營養價值。但是,當您看到「L-麩胺酸」這個成分時,您是否知道它的意思呢?
「L-麩胺酸」就是「味精」
衛生福利部規定如果食品有添加味精,在標籤食品添加物上必須清楚標示,而成分「L-麩胺酸」指的就是「味精」,這樣往後在採買時候,就能清楚了解是否含有味精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