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健康,我們在乎

小農村大人物

宜蘭小農食譜

大田野雜貨|從雕塑系到田野系,技能超展開的螞蟻農夫

文/Juanita

初見大田野雜貨,容易讓人誤以為是一間開在鄉下,什麼都有賣的雜貨店,店前還會懸掛著好幾個茄芷袋,隨著風搖曳的那種。但大田野雜貨,其實不是雜貨店!這裡的「雜貨」指的不是應有盡有的實體產品,而是人稱「螞蟻」的農夫,在宜蘭員山,運用各種技能做很雜又有趣的事!

從台北到日本 從台南到宜蘭

台北長大的螞蟻,從雕塑系畢業之後,在台北跟朋友合租工作室,從事製做美術相關的道具。但都市居大不易,租金壓力、產業環境等皆令人感到壓迫,當時他也投入士林王家反迫遷的社會運動。

後來跟著團隊一起到日本以藝術家的身分駐村,返台後嘗試在台南生活,但螞蟻始終找不到適得其所的環境。對台灣西部其他城市沒什麼興趣,又不曾踏入宜蘭的他,在田文社社長Over邀請下,他便跟著Over一起到宜蘭。沒想到一待就被宜蘭的土黏了十一年!

與土地的初次相遇

2014年,三十歲的螞蟻第一次走入稻田,學習種稻。但他學的不是找代耕業者協助以機器農耕,而是跟著員山深溝老農陳阿公,學習手作秧床、手插秧、日曬米等。速度雖不如機器,但能等到秧苗夠大再手插秧,不須配合插秧機尺寸而提早插秧,大秧入田後也不易成為福壽螺的食物。

那時尚未有專為友善耕種小農服務的代耕業者出現,需要配合業者的時間和臉色,但靠著雙手以傳統的方式插秧,就能以自己舒服的節奏耕田,還能一邊除草,「重點是心情會很好!」螞蟻笑著說。

直到近年他加入「農田裡的科學計畫」的大秧計畫,夥伴有了進口特製的大秧插秧機,才結束他兩塊田加起來,共四分三的手插秧生活。

半農多X的技能超展開

螞蟻嘗試過台中秈10、台南11、黑米、台南20等米種,早期種黑米的人少,他已開始種植,儘管他不喜歡吃,但黑米較健康,所以持續種植至今;台南20則是他覺得非常美味的米種,目前兩塊田區分別種植黑米與台南20。

「能自己生產糧食,是件很有意思的事。」對螞蟻來說,這是生活技能與生存基礎,當世界出現災難,手工育苗與自耕的能力就會變得格外珍貴。儘管種稻十一年,已逐漸失去新鮮感,但務農連結著他與土地,「我想不到不繼續的理由」成了他持續種田的答案。

耕田之餘,他發揮雕塑與藝術專長,不只做木工、鐵工、平面設計與攝影,還會做木製家具。螞蟻也運用專業參與有趣的計畫,像是今年的「深溝調魚大賽暨水域生物年度盤點」,就有他為此製做改良多年的「夜間觀察照明盒」。

日本電影《編舟記》的靈感

螞蟻做的事情與具備的技能,多且雜,反映在「大田野雜貨」的命名裡。「大」來自日本電影《編舟記》,描述編輯《大渡海》字典的過程,就像一葉扁舟,在文字海洋裡航行。單純的「大」,一字描繪出廣闊無垠的世界。

當年從事藝術與社會運動,田野調查是非常重要的過程,要到現場收集第一手資訊,並以此做為判斷。大田野雜貨意味著世界是一個巨大的田野調查,螞蟻做的事情很雜,故以「雜貨」稱之。這裡賣的不是實體雜貨,而是螞蟻在員山鄉間,展現各種技能,過著務實又有趣的生活。

|大田野雜貨

  • 農友:螞蟻
  • 產地:宜蘭員山
  • 作物:米
  • ➜宜蘭耕種好米
    ➜田間管理:手撿螺、人工除草
    ➜不使用農藥、除草劑及苦茶粕
 

$100

點我分享:
推薦好物
購物車